三伏天,五大忌,千万别落下病根!
现在的天气用两个字来形容:太热!《黄帝内经》讲:“夫百病之始生者,必起于燥湿、阴阳、喜怒、饮食、居处。”
7月21日至8月9日为二伏,注意这5个方面,自然可以避湿邪、远疾病,安度三伏天。
1-忌贪凉,祛除燥湿
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病起于过用,需防因暑取凉。”
电扇、空调有助于人们防暑降温,但是过度贪凉,反而损伤阳气。
开着空调过夜,用凉水冲澡,沐浴后湿着头发入睡……
等等这些,都会导致中气内虚,令暑燥和湿邪趁虚而入。
容易导致腿脚肿、下肢血栓形成,加速脊柱老化。
2-忌大汗,平衡阴阳
三伏天锻炼,应以微微出汗为宜,最忌大汗淋漓。
古人称作“沾濡汗出”,就是运动到衣服沾湿,而没有湿透的程度,对人体最有益处。
大汗淋漓容易损伤心脏,运动后大量饮水,也会给心肾造成负担。
3-忌生冷,控制饮食
三伏天,最好少吃油腻食物,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。
饮食不宜过凉,因为寒凉损伤脾的阳气。
此外,三伏天最容易“病从口入”。
饮食要格外注意,忌吃生冷、变质的食物。
4-忌激切,调节喜怒
极端天气下,人的情绪容易出现较大波动。
过喜过怒,都会使人气血逆乱,导致急症发生。
情绪平稳,心气舒畅,自然神清气爽、身心安适。
三伏天,要学会适应炎热,使情志疏泄,预防暑邪致病。
调息凝神,心静自然凉,非常有助于身体健康。
情绪波动过大,容易诱发心律失常、血压升高,引起脑中风。
5-忌潮湿,保持干爽
暑湿的形成,往往与地表水分上蒸有关,因此侵入人体时多是自下而上。
三伏天哪怕再热,也不要让孩子赤脚在家里跑,更不要坐在冰凉的地板上玩耍。
此外,一旦空气湿度过高,许多病菌就开始滋生。
夏天家里常开空调,若不勤开窗、多通风,很容易传播呼吸道疾病。
除了感冒发烧等常见病,过敏性哮喘、荨麻疹可能也是空气不流通惹的祸。
因此,三伏天里,居室一定要避免潮湿,尽可能让空气流通,保持干燥清爽。
页:
[1]